王海兴,北京景山学校一级教师。 发表文章: 1.《从“三对冲突”谈屈原悲剧结局的必然性》(《中国楚辞学》第八辑,2005年7月);2.《 2005年楚辞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华文化研究》2005年第4期);3. 《 2004年楚辞研究综述》(《中国楚辞学》第十辑2007年7月);4. 《“佶屈聱牙”中的快乐》《北京景山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50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5.《语文选修课的选择与讲授方法》《北京景山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50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6. 《新课标指导下的诗歌、文言文教学方法新探》《北京景山学校教育改革文集2000-2010》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年版)。 主持课题 1.2009年8月,《网络环境下,新型写作教学系统的建构》获东城区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 2010年6月至今,区级课题《立足我校校本教材,在初中开展古诗文吟诵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编著书籍 1.景山学校版语文教材(1—8册),古诗文编选注释者(已经通过教育部专家审批,待出);2.《古诗吟咏及创作教学法》,(即将于2015年4月份出版) 高笑可,北京教育学院教师 1. 论文发表和著作 (1)《说“稱”――论上古汉语“稱”的字形和语义研究》,《鲁东大学学报》,2012年7月; (2)《“认知语言学”再思考》,《语言与翻译》,2012年第3期; (3)译著:[挪威] Christoph Harbsmeier(何莫邪)《古汉语语法四论》(高笑可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 2. 参与课题 (1)2009-2011年参与邵永海、宋绍年老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韩非子》实词及相关句法结构研究”。 3. 学术会议论文 (1)2009年7月赴法国巴黎参加IACL(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第十七届年会(法国巴黎),提交小组讨论论文《特指问句的答句系统研究》,并收入论文集; (2)2009年10月于北京语言大学参加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提交小组讨论论文《是非问句问答系统研究》,并收入论文集; (3)2010年8月参与筹备了我系主办的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提交小组讨论论文《说“稱”》,收入论文集,后发表于《鲁东大学学报》; (4)2012年8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并提交小组讨论论文《表判断体词谓语的表述功能研究》,并收入论文集。 从小受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熏陶,现在高校读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热爱语言文字,也喜欢传统经典文献背后的文学、文化和思想。